Skip to main content area
Home
登录
English | 中文
波士顿万家网 波士顿 波士顿生活 波士顿网站建设 boston web design 波士顿租房 波士顿招聘 波士顿二手房 波士顿商家 波士顿黄页

Main menu

  • 首頁
  • 新闻公告
  • 媒体报道
    • 图片
    • 视频
  • 亞美節
    • 第九屆亞美節
    • 第八屆亞美節
    • 第七屆亞美節
    • 第六屆亞美節
    • 第五屆亞美節
    • 第四届亚美节
    • 第三届亚美节
    • 第二届亚美节
  • 亞美藝術團
    • 簡介
    • 成員
    • 活動
  • 亞美報
  • 亞美項目
    • 美國夏令營服務
    • 投資美國服務
    • 亞美社團聯誼
    • 中美桥梁服务
    • 文化藝術交流
    • 齊派(白石)藝術展覽
    • 哈佛麻省理工商業培訓
    • 走進中國服務
    • 贊助者
  • 關於我們
    • 宗旨
    • 聯 繫 我 們
  • 博客
  • 合作与赞助
    • 合作伙伴
    • 赞助商家

You are here

Home

他來自阿凡提的故鄉

東方舟先生為本報撰寫《新疆風情錄》 甄雲龍童話傳說有位名阿凡提者,知識廣博,人品高尚,能力特強,是新疆維吾爾人的智慧化身……據維語專家東方舟先生解釋﹕阿凡提,意即先生。新疆是中國西 北大省,幅緣廣大,相當於整個中國國土的六份之一。首府烏魯木齊,位正亞洲心臟。歐亞大陸橋,從那兒向東西伸展,東至連雲港西達荷蘭鹿特丹。新疆物產豐 富,是中國下一波戰略開發地區,世界注目的下一焦點。新疆人口以維吾爾族為主,維族民族性熱情、開朗,勤勞而能歌善舞;男人高大英挺,女性阿娜玲瓏。歷史 上清代乾隆年間出一位“香妃”,苑如明月出天山。提起新疆,令人很容易想起戈壁灘沙漠,那千里無涯的滾滾“黃浪”。無滴水,飛鳥絕,但胡楊樹千年不倒。黃 沙下面樓蘭古國的美女,“面不改容”。石油田流出的滾滾黑金,取之不盡;干 枯的土地下面,泉水淙淙,灌溉出葡萄、哈蜜瓜又大又甜。火焰山,還存鐵扇公主的“遺” 跡;絲綢之路,至今仍響者千年不絕的駝鈴……新疆有`道不完的故事,與說不盡的風情。海外華人,尤其是較老一輩華僑,多來自神州南國,對新疆較為陌生。近 年旅游盛行,但遠涉中國大西北者不很多,對新疆風物,所知不詳。東方舟阿凡提(先生),出生江東,移居新疆五十年,在那兒成長、工作至退休。是位社會學 家、俄語教師、編輯、作家。他對新疆社會、事物,有非常深刻的研究,特為本報撰寫《新疆風情錄》。

  • Read more about 他來自阿凡提的故鄉

波城華埠第一家中文打字 中國武術研究所出版部

出版武術叢書是中國武術研究所的重要工作之一。數年間,該所已出版了中文版「綜合太極拳」,英文版「簡化太極拳」、「初級刀術」、「甲級劍術」及英文版「綜合太極拳」。

「綜合太極參」是中國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邀集大陸各地的各家各派太極名師聯合研究創作。麥寶嬋首次將該套太極拳介紹到香港及海外,並著達成書。其中英文版。行銷二十多個國家地區。

雖然英文版武術叢書以英文為主,但一些重要名稱及說明以中、英文並列,故中文打字亦為該出版部立了「功勳」。

此外,該出版部用其擁有的中文打字機,首次為社區提供中文打字服務。例如年多以前開始協助華美福利會的「舢舨月刊」將月刊從手抄體變成「打字體」,使之面目 煥然一新。又端午節的小冊子、麻省選舉呼籲書、ABCD的能源補助計劃、波士頓煤氣公司收費單、一些貿易公司與中國貿易的文件、醫務中心小冊子、印刷廠的 部份印刷品等……曾由該出版部提供中文打字排版服務。

由於中國移民日增,中美交流日廣,中文從中文打字的應用亦必日繁。故中國武術研究所出 版部有意培養一些中文打字員,以應未來社區所需。有興趣者可去信該出版部聯絡。中文打字員的訓練將包括打字機的結構原理、保養、維修、實際的操作訓練、字 粒的分類、迅速檢字法及經驗談等等。

波城華埠第一家中文打字,開創時間:一九七八年。

  • Read more about 波城華埠第一家中文打字 中國武術研究所出版部

波城華埠第一家証婚人

(本報波士頓訊》波城華埠第一家證婚人。

首先,請一些只聽本標題而未看本標題的讀者,尤其是「吉士」、王老五、或「少艾」、單身仕女別「表錯了情」,因為「證」與「徵」望日,只聞其聲,會變成「徵婚人」而易引起美麗的暇想。

「證婚人」,是指考取了政府法律規定的持有文憑,可以為結婚之男女雙方作證,在文件上簽上證婚人的名字,該婚姻便成為合法有效。

據不久前獲得該證婚人文憑的黃彼得先生對本報稱:通常,教徒結婚,可在教學舉行,由神父或牧師作證婚人,其婚姻便需要一位證婚人證婚,婚姻才會生效。故證婚人便為此而設,但必須持有政府發給的文憑。

黃氏對本報透露,「麻省持有此文憑者獨一無二。由於按人口比例關係,一些:「後來者」華人,欲考取此文憑,便遭政府拒絕。」故此,持文憑之證書人,華人暫時「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 Read more about 波城華埠第一家証婚人

波士頓華埠第一家武館

波士頓華埠開埠已有百多年的歷史。向來。華埠的國術團體只傳授給中國人。

到十一年前朱振舜師傅移民來美,在波城創立振舜太極拳社,這裏才有正式公開的國術學院。

朱師傅系楊家太極拳的祖師楊露禪的曾孫,即是現在的楊家太極拳掌門人楊守中師傅的次徒,也是楊師傅僅有的兩位入室弟子之一。

太極拳流傳歐美,以楊家太極推行最廣。朱師傅於一九五六年自中國大陸抵港,先隨黎學鶴苟師傅習太極。一九六四年黎師傅有意將學院傳給朱師傅,朱師傅沒有接受,將之交給另一位同門,自己則改隨楊守中師傅深造技藝。

一九六八年朱師傅移民來美,在乞臣街九號五樓正式設館授徒。首批高足包括李華煜師傅、黃沭沾、李英寺、李釗等。

一九七七年朱師傅奉楊守中師傅召返港,正式入室成為楊氏之次徒。

  • Read more about 波士頓華埠第一家武館

波城華埠第一家戲院

波城華埠有戲院三間,對提供華人老少咸宜的大眾娛樂,實貢獻多。三間戲院分別放影香港邵氏及嘉禾兩線電影,亦經常放影台灣及香港各獨立製片公司的出口。每當 好片當前,常有「爆棚」之盛,可知在世界範圍內,廣受電視衝擊,幾乎日趨下坡的電影,仍很受華人歡迎。然而十年前,在華埠二電影事業,仍是一片「不毛之 地」,下面介紹的本專欄的華埠第一家——戲院:中國戲院。

地址:必珠街八十六號

東主:黃昂波先生

開業日期:一九七一年

座位:初期一百五十位,後於一九七七年夏天,租毗鄰戲院的一處地方,將戲院擴建至現在規模,約可容二百三十人,銀幕亦比以前擴闊許多。

開影時間:每天下午一時至十二時

  • Read more about 波城華埠第一家戲院

波城市長褒揚本報 特頒獎狀以資鼓勵 宣佈十一月一日為「星島日報日」

(本報波城專訊》本報在歐美各大洲闢設海外版。多年來貫徹為海外華僑服務的宗旨,在美

國東西岸及倫敦各地設立辦事處,提供迅速翔實的新聞報導;今年九月一日增設波士頓版,促進華人居民舆市政府之間的瞭解,及致力公眾服務,獲得波士頓市長的褒揚,特頒與獎狀,並定十一月一日為「星島日報日」,以資獎勵。

本報波士頓版於九月一日成立以來,由於出色的報導採訪以及翔實的僑社新聞報導,不但獲得廣大讀者讚譽,更引起波城市長懷德及其它市政府各部門的重視。

  • Read more about 波城市長褒揚本報 特頒獎狀以資鼓勵 宣佈十一月一日為「星島日報日」

中華藝術文化中心與藝術家協會的始末(上)

朱蓉

數週前,星島日報駐波士頓記者甄雲龍先生囑敝人寫一篇短文,報導有關華經會家麾下之中國藝術文化中心的前途問題,並順便提一提年餘前結識的中國藝術家協會的內容因繁忙終日,無暇執筆,以致拖延了多時。

設立一個中華文化中心,是華人經濟發展協會由始便有的計劃,一九七七年華經會的董事唐劍輝先生招集了數位熱心文藝的人士,組織了一個文化諮議小組,商討文化中心的形式及內容,然後對華經會的董事會建議,籲請採納其商討的結果。

此處必須解釋一下文化諮議小組與華經會的關係,與其功能,華經會旗下有若幹工作部門,每一部門有一顧問小組,其作用是商討如何有效地推展該部門的工作,向華經會當局與董事會提出建議,顧問小組的成員是華經會從社區邀請來的熱心人士,文化諮議小組便是其中顧問小組之二。

  • Read more about 中華藝術文化中心與藝術家協會的始末(上)

中華藝術文化中心與藝術家協會的始末

朱蓉

數週前,星島日報駐波士頓記者甄雲龍先生囑敝人寫一篇短文,報導有關華經會家麾下之中國藝術文化中心的前途問題,並順便提一提年餘前結識的中國藝術家協會的內容因繁忙終日,無暇執筆,以致拖延了多時。

設立一個中華文化中心,是華人經濟發展協會由始便有的計劃,一九七七年華經會的董事唐劍輝先生招集了數位熱心文藝的人士,組織了一個文化諮議小組,商討文化中心的形式及內容,然後對華經會的董事會建議,籲請採納其商討的結果。

此處必須解釋一下文化諮議小組與華經會的關係,與其功能,華經會旗下有若幹工作部門,每一部門有一顧問小組,其作用是商討如何有效地推展該部門的工作,向華經會當局與董事會提出建議,顧問小組的成員是華經會從社區邀請來的熱心人士,文化諮議小組便是其中顧問小組之二。

  • Read more about 中華藝術文化中心與藝術家協會的始末

中華藝術文化中心與藝術家協會的始末

朱蓉

  • Read more about 中華藝術文化中心與藝術家協會的始末

中華的「面目」

本報觀察員

位於華埠泰勒街九十號的中華大樓,雖然由中華公所、華美福利會、廣教中文學校、和成人職業英語訓練班合用,變成了社區的行政、教育、服務中心。但物業產權是華公所的。中華為該大樓出錢、出力、化時間最多。故該大樓也稱中華大樓,成為中華公所的象徵。

中華大樓的特點是:舊骨、新肌、靚面目。

舊骨是指該樓原建於一八四二年,已有一百四十餘年歷史。若計年齡,可當得上中華公所的「祖父」。但尚鐵骨錚錚,材料堅實,可負重任。

新肌是指經過翻新,原來的陳舊暖氣系統、電力系統以至天花板已煥然一新。舊皮剝落、長出新肌、恢復青春氣息。

尤令人刮目相看者是經改裝整容後,寬大的、從天花板到落地的鋼框玻璃大門,配合新建的階級,給人以乾淨、明亮、壯重的感覺。中華公所一下子有副靚面目。

  • Read more about 中華的「面目」

Pages

  • « first
  • ‹ previous
  • …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
  • next ›
  • last »
Copyright © 2025 Asian Amercian Association of Boston.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www.bostonwebpower.com